装机 DIY 踩坑
前段时间入手了一个先马趣造机箱。从此之后对 DIY 的一套花里胡哨的事情开始一发不可自拔的投入了起来。即使机箱也就花了 200 块钱,但明显感觉到这玩意装起来之后,视觉感受和一般的、没法装进我行李箱的 M-ATX 箱子是不一样的。从去年 8 月到现在这 8 个月以来,这一套东西终于整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阶段。
2023 后续:情况有变,笔记本电脑也无了,就台式电脑配好了。。。。唉,低温锡;这大概是唯一一个感觉能称得上有点含金量的电子产品方案了,唉,
装机 DIY 踩坑
我觉得自己是完美的负面教材。
我觉得我是电子丁真,遇到了奇妙的电子产品动物朋友们,不得不说真是一件美逝啊(咬牙切齿)
错失万元
在 2020 年 11 月,我第一次作为大一的学生踏入了校园,这个时候双十一抢了一个史低的内存条和 4700 块钱的 3070 显卡。由于我资金也比较紧缺,那个时候犹豫是否要当一次「债务奴隶」,最后因为这样分配得连着吃半年土,这一套就此作罢。
2021 年初矿潮来了!这个时候我想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这一套东西后来可以卖上万,而在显卡降价的今天可以配一台 12600KF(比上一代 11900 强点)+ 3080 12G 的机子。不过后来想了想,终于参悟了一个道理,就是「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
所幸内存条真史低(也疑惑自己要图便宜,为啥不买个美光英睿达的),到 21 年末都见不着这个好价,省了四五百。
装机开始
来年 4 月份的时候我腰椎骨折了,遂休学。四个月之后基本恢复,又拿这一套准备继续装机,选了一套 5600X 的配置,算上以前的内存条 4000 多。那会腰附近一套肌肉都没恢复过来,装机起来存在一点困难,就让朋友在一旁做一点体力工作。机子装的挺顺利,就是 CPU 温度有点高。我寻思是不是 AMD 这个 Zen3 积热严重,正庆幸这个剌手的散热器压 CPU 效果正好,没怎么管。
到手之后发现自己用来存东西的希捷移动硬盘在几乎没有受物理损伤的情况下坏了,打算以后这种产品能不买就不买。
这个时候我从朋友这里白嫖了一块 gt610,经过一系列设置才让他在 2K 显示器上能真正以 2K 运行:
在 NVIDIA 控制面板当中自定义一个分辨率,「启用显示器未显示的分辨率」->「创建自定义分辨率」。在计时当中选择「标准:协同视频计时标准降低清屏时间」。
这卡怎么说呢,它除了能像一个显卡一样工作以外什么都好。它孱弱的性能在 2K 的正常显示都拉胯,各种拖影和画面撕裂,然后我寻思这卡是不是要寄了啊,就打算在闲鱼收一个真正能正常 2K 显示和 1080p 低画质游戏的显卡。
那会我看到一个 RX560 4G 矿卡 ,那会卡主没把图放全,我经验也不怎么重组就入了。直到入手之后才开始略微了解这一套,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卡算是矿卡里面品相最差的,接口砍到就剩一个,VBIOS 存在某种问题导致没法原生显示 2K,没拍到的地方品控跟被雷劈了一样,扯了两天皮才退货。
选择显卡
这张卡退货了之后我就在考虑选什么来,此时成功的从另一个朋友这里嫖了一块 560Ti,虽然还是没法原生显示 2K 但也不是不能设置,性能虽然只能亮机但打算凑合用两天等等显卡降价。但发现显卡驱动太老了,没法运行 SDVX 六代,想打打引诱,于是打算收个驱动没停止更新的过渡卡。
中途收过一个 gtx960 2G,第一天下午用的好好的,不小心踹到机箱,所有接口全挂。考虑到 560Ti 又不是不能用,遂退货。
第二天发现这 560Ti Mini HDMI 口也挂了。。。只能买一个 DVI-HDMI 的转接头。Mini HDMI 口真的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很遗憾的是,在双十一这两天有一点突发的事要处理,没能上车。等一个有一块 gtx 770 的熟人回我们这边隔离的时候,我突然状态爆满,爆肝卷了一点课程的东西。回来之后发现他这边甚至改了散热器,我寻思这么整完散热一定很厉害吧,便上机烤了一下。
这张卡换了名人堂的散热器之后沉的一批,我必须用机箱自带的显卡千斤顶来把它顶起来,但是顶起来的时候就会热的不正常;但用扑克牌这一堆东西挡住(原卡主就这么用)的时候温度就正常了。我当时一直以为是显卡的问题,寻思以这么点钱搞到就知足了,反正用这玩意考了六代暴龙、巫师 3 2k 中特效可以锁 30 帧、给他爱原神莱莎这些也没压力,就凑合用两天吧。
后来有一天觉得怎么想也不对劲,索性检查了一下显卡内部的散热情况和 CPU 的散热,发现 CPU 散热器没撕膜!撕膜之后奇怪的问题解决了。想到这么愚蠢的错误居然在我头上发生了,接二连三的各种问题,我觉得我也很牛逼了。。。
早买早享受
2022 年到了,过年之后看到消息是呼和浩特疫情要来了,正好赶上一个 4000 多而且可以 6 期免息的 3060Ti,京东下单了,整机大概花了 8500 左右。在接下来课业也没怎么开始、轮番雷普鼻孔和嗓子眼的两个月这玩意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数个 3A 大作上花了 200h 左右,这一段时间除了摸鱼打游戏以外算是啥都没干。
2022 年 4 月,这个时候显卡降价明显,我发现在这焦虑的两个月当中这张卡带来的巨大功劳和这一段溢价正是相抵了,想了想确实是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就这样吧。
新机箱、DIY 入门
疫情缓和下来我得考虑返校,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拉杆箱可以容纳下原来的九州风神 Macube 110。于是打算在最低的成本下换一个小机箱。
2020 年冬天的时候我曾经看过一点 ITX / 小 M-ATX 机箱的评测。
量了一下才发现自己这个卡居然还是 2 槽、长度控制在 285mm 以内的三风扇卡,严格说上个 Ghost 这种特殊 A4 都可以。但是感觉显卡上多花了一截钱,于是还是打算在机箱上节约点,就下单了先马趣造的白色机箱。说这玩意是 ITX 吧,它外部体积大概 22L。但它包装上又写着 18.9(内体积)。要求 ATX 电源必须在 14cm 以内;不选择侧透则散热器在 158mm 以内,我这个利民 PA120 刚好满足。到手之后发现这机箱确实不错,但细节上也得踩点坑。
当我卸下电源仓的时候发现居然有一颗螺丝滑丝了。在考虑要不要大力出奇迹地暴力破坏掉这个 ITX 电源仓,反正也不用。所幸运气比较好,没轮到这一步发生。
电源口和电源延长线的接口是反着的。必须大力出奇迹地扭一下。我不知道这样什么时候会不会出问题。
由于成本有限,这机箱一方面采用了钢板还是很沉、另一方面也比较闷罐,整体来说散热一般。进行了一番死亡理线(封面)之后装机,我没有单独准备风扇的时候,发现显卡和 CPU 都过热降频了。略微拉一点风扇曲线,内部不知道哪个散热就开始突发恶疾一样的野兽咆哮。
于是下单了俩风扇,按照朋友的建议选择了正压散热(风扇往里吸风,靠气压来维持风道)。效果还不错。
抛去这两点以外这个机箱的扩展性就是完美的——在 22L 的体积内能装下一个小于 300mm 的显卡、这个时候因为显卡是双槽,M—ATX 的 PCI-e 扩展插槽上可以继续插一个无线网卡(第四槽的位置放了风扇,位置算是被占据了)、下面可以装下两个机箱风扇、上面还可以装一个 3.5 寸机械硬盘(这样会影响风道,但我是刚需)。从原教旨的角度上来说这玩意确实不是 ITX,M-ATX 和 ITX 两大教中的德鲁兹派了属于是。
直到这个时候才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案,终于可以不再受制于一些客观条件,去搞一点「智商税」的、基本以外观来定价的东西了。DIY 之旅也刚刚开始。
动物朋友们
写完上面的东西一年半过去了,我显卡送修了。。
之前的铸币操作导致显卡硅脂干的很快,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抽风,让它很快就无法承担高负载的工作了——在某次拉满光影特效的 MC 游玩中,进入红树林生物群系当中光影环境复杂,很快占用率就跑满了,开始掉帧。然后就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电脑黑屏,风扇依然在野兽咆哮,必须强行关机。这个时候我察觉到显卡过 3DMark Timespy Extreme 有点困难,寻思或许是机箱散热有点问题。
我以为是 MC 这游戏比较显卡杀手,和 Windows 11 的相性有问题,而且多次游玩问题也从未复现,于是我不管他了,拆了影响风道的机械硬盘,接着用了很长时间。一年以后我玩 BeamNG.drive 的时候问题复现,我寻思估计是兼容性有问题,也没管他。直到前两天我闲的蛋疼打算再复现一次黑屏,先跑了一下原来的情况,问题并没有发生。于是我打算给显卡上点强度,开始跑压力测试 3DMark Timespy Extreme,20 组循环跑到后半部分就黑屏了。我不信邪,等机子凉下来再跑一次,黑屏的问题再度复现。这个时候我绷不住了,排查了一下各种情况,确保自己不会变成被拒保的冤种,于是送修。。
但我还打算再写点博客、顺便帮朋友一个小网站改改前端, 于是我把家里的 GT620 挖了出来亮个机,它本身是家里人被「线下电脑店」坑了才带来的产物,如今没想到拔掉才能提升性能的独显,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结果节目效果拉满的地方出现了——我的设备管理器无法正常读取这个设备的名称,一看生产商是「Shenzhen Bitland」,发现是一个笔记本工模厂家,原来为去年的 Redmi G pro 提供了模具。NVIDIA 控制面板点开就闪退,我没办法正常的配置分辨率了。
后续:小新 pro 13、堂堂败北!唉,低温锡。。。。。。。。。。